
发布日期:2025-02-24 00:05 点击次数:110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期货一倍杠杆配资
专题:重磅!最高检、证监会联合发布会!信息量巨大!严打证券期货违法犯罪,维护好广大投资者根本利益!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最高检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出手,对从严打击证券违法犯罪定调。
2月21日,最高检与证监会联合召开“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犯罪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新闻发布会。最高检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葛晓燕,证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李明出席发布会,透过他们的发言,2025年资本市场监管新风向逐渐清晰。
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种类多样,其中财务造假、欺诈发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是监管的重点关注之处。尤其针对财务造假和操纵市场,监管部门正在集中精力、重点打击。这从2月21日证监会首次发布的行政指导性案例中可见一斑,其中财务造假案例占一半,操纵市场案例占四分之一。
“春节过后不足一个月,最高检、证监会即联合举办从严打击证券违法犯罪相关发布会,并双双公布相关指导性案例,可见相关部门对从严监管、严惩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坚定决心。从发布会内容来看,‘强本强基,严监严管’将继续成为2025年资本市场的基调之一。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等市场各方,需要进一步严于律己,如果再试踩‘边界线’,很可能招致处罚。”业内人士分析道。
严打财务造假和操纵市场
2月21日,最高检、证监会分别发布最高检第五十五批指导性案例与证监会行政指导性案例。其中,证监会行政指导性案例为首次发布。
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均在证监会的严监管范围之列,其中四类行为则是监管的重中之重,分别是欺诈发行、财务造假、违规减持、操纵市场。李明将其描述为投资者最关切、最痛恨、最不能忍的违法行为,并表示将不断强化对这些行为的打击惩治。
尤其是财务造假和操纵市场,更是监管严查的焦点所在。根据李明介绍,2024年,证监会查处包括财务造假在内的信息披露违法案件135件,同比增长17%,居各类案件数量之首;处罚操纵市场案42件,案均罚没款约1.2亿元,居各类案件罚没金额之首。此次发布的行政指导性案例中,财务造假案例占一半,操纵市场案例占四分之一。今后,对这两类违法的打击力度还将持续加强。
从证监会行政处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何艳春的发言中,可以窥见近年来财务造假的四大新特征:
一是,利用隐秘关联方、“壳公司”、第三方构建无经济实质的交易,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对此,监管要求中介机构对交易真实性进行详细尽调。
二是,大股东、实控人“驱动型”造假频发,有近15%的财务造假同时伴生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问题。有鉴于此,2024年相关部门即加大了对大股东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等乱象的惩治力度,如今已经有所好转。
三是,假账做全套,即对资产、收入、成本、利润、现金流等会计科目系统性同步造假,财务数据形成勾稽,甚至有的对生产、采购、销售、物流、库存等经营环节全链条整体掩饰。这使得财务造假的识别难度明显加大,也对保代等中介机构人员的专业性、尽调详尽度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是,为满足融资条件、维持上市地位或者避免大股东股权质押“爆仓”实施的财务造假有所抬头,二级市场向一级市场的风险外溢时有发生。
不过,虽然财务造假的手段繁多,监管力度也在持续跟上。“这些造假伎俩已经被监管识破,如果继续造假会吃苦头”,某券商资深人士表示。
在打击惩治操纵市场行为方面,2024年证监会对42起操纵市场案件作出处罚,罚没金额49.5亿元,同比增长42.2%,其中千万元以上罚单占比41.9%,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操纵犯罪案件32件,移送犯罪嫌疑人104人。
其中,一类特殊的操纵市场行为成为打击重点,即上市公司实控人等利用公告进行估价操控。在证监会指导性案例中就有相关案例:为避免承担非公开发行股票的“保底”责任,某上市公司实控人通过控制利好信息公告、推迟利空信息发布,配合交易推升股价,最终被证监会罚没2.26亿元。
“市值管理与操纵市场仅一步之遥,上市公司必须及时且真实地发布公告。不论出于什么目的,均不得炒作概念、炮制利好公告,拖延时间,推迟利空公告。”上述券商资深人士告诉记者,“过去,为了维护股价,以‘市值管理’为名进行此类操作的上市公司时有出现。如今,这一行为已被监管锁定,切不可继续铤而走险。”
完善造假线索通报举报机制
李明在发布会上表示,证监会稽查执法的职责使命,就是遵循反证券欺诈的基本逻辑,通过惩治违法“已然”,震慑违法“未然”,激浊扬清,修复信用,为资本市场公平秩序保驾护航,为广大投资者根本利益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为此,证监会正在严惩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根据李明介绍,2024年,证监会办理各类案件739件,作出处罚决定592份,罚没款153亿元,超过2023年的两倍。
“资本市场造假手段日渐高明,查处难度日益增大。仅靠证监会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借各方之力,通力合作。”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为了更好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线索,证监会正在探索两条创新路径。一方面,建立第三方配合造假线索通报处理机制。证监会牵头,将金融机构、上下游客户、第三方企业等配合造假的线索移交相关主管部门或属地政府。另一方面,完善线索举报奖励制度。证监会将完善线索举报奖励制度,切实发挥内部“吹哨人”的作用,紧盯财务洗澡、业绩变脸、异常换所等可疑迹象,提升违法违规发现能力,优化调查流程,提高处罚效率,持续巩固并不断强化“严”的氛围。
接下来,证监会还将重点压实四类人员的四大义务,包括大股东、实控人的信义义务,“董监高”人员的忠实勤勉义务,中介机构的“看门人”义务,资产管理人的受托义务等。“公众公司不公”“董事不懂事”“私募不私”等乱象,同样是证监会关注重点。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期货一倍杠杆配资
Powered by 炒股融资软件_炒股融资融券_炒股融资工具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